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卷第九十章篡汉 (第2/3页)
、辽西营、朝鲜营…并州张律部,司隶伍子方部、襄阳高顺部、扬州太史慈部、荆州张奂部、交州…水军…海军…” 田丰简单扼要,將各军的情况一一汇报。简而言之,各地驻军皆以准备就绪,就待张涵一声令下。 “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信都内外,所有可疑的目标都在监视控制之中!”为了保密,张音的话不多,可他说的内容却着实令人侧目而视。这“可疑的目标”是否包括自己,谁也说不清楚。反正,从军方到朝臣,没有一个喜欢受人监视的。张音向来是很多人的眼中钉、rou中刺,不知有多少人盼望着能除此大害,偏偏张涵十分信任张音。这真是… 众人嘴上不说,心里都是犯嘀咕。 “好!”张涵长身而起“我宣布…” 众人闻声,精神一振,炽热的眼光都集中到了张涵脸上…拥立之功,非同寻常! 天街夜色凉如水,皎洁的月光冷冷的映照在身上,清而不冷,令人不觉安静下来。行在街上,耳畔只听见一片整齐的脚步声。张涵但觉热血沸腾。 四十年了,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已经整整过去四十年了。在这四十年里,他没有睡过一个懒觉,终日殚精竭虑,不敢有丝毫懈怠,终于走到这一步了… 张涵昂起头仰望着天上那一轮满月,说不尽的得意。 从此以后,再没有任何人能够威胁到我,上天入地唯我独尊! 信都新城不大,队伍很快便来到了皇宫外。此时此刻,夜色已深,宫门自然早已经闭锁。不过,宿卫护从皇宫的禁军都是张涵的亲军,掖门司马张凌是张涧的弟弟,一路当然畅通无阻。沿途的内侍,宫女人人变色,随行护卫的南军迅速控制了形势。其实,敢跑的人不多见。大多数人都悄无声息的拜在路旁,只有极少数人慌张欲逃,都被士卒一一制住。 行了半晌,远远的,便看见了寝宫的灯还亮着。 “陛下还没睡么?”张涵低声询问迎上前来的内侍。 “禀陛下,陛…他还没睡呢!”来人正是献帝的贴身内侍,未到近前,他已拜倒在地,闻得张涵问话,连忙躬身谄媚的答道。他边说,还边偷眼去看张涵的表情。 对这样的小人,张涵是不喜欢的,可他立功不小,又还有用到他的地方,便不动声色,只微微点头:“去!通禀陛下一声,我来了!” … 张涵立在殿外,就听见殿中一阵慌乱。有内侍尖尖的公鸭嗓子,有女声厉声呵斥,也有献帝低低的声音。说什么,张涵听不清楚,可想来也能知道,莫名的,张涵有点感伤,越发的不喜欢那内侍。 随着人影晃动,门“吱呀”一声开了,献帝的面色发白,但他没有失态,极矜持的邀请张涵进去。 “主公,请稍等片刻!”王文祥阻止了张涵。 “子善,不必了吧?”若说献帝在寝殿里藏有伏兵,张涵是不相信的。可眼见王文祥坚持,他也不愿冷了部下的心。 “请!” 献帝侧身而立,神色木然,彬彬有礼的做了个手势。王文祥踌躇了下,躬身深深施了一礼,才带头走了进去,只留下一声低沉的叮嘱:“不得惊扰了皇后,只將其他人尽数遣出,即可!” 禁军不出声,快步进入殿中,细细搜索,献帝倍感屈辱,冷冷地站在门口,恍若泥塑木雕;张涵说什么都不合适,只好沉默不语。气氛压抑的,连风都停止了。张涵看了眼献帝,许是眼花了,他竟在那少年的头上看到了一丝银白,张涵不由得侧过头去,精雕细琢的飞檐拱角在月光下无声的张牙舞爪,这可真是个清冷的夜晚啊! 寝宫里点了四根蜡烛,儿臂粗的蜂蜡蜡烛发出白亮的光芒,但在宽敞的寝宫里,却只照亮了一小块地方。平滑如镜的金砖严丝合缝。床幔在烛光中,闪烁着流光溢彩…张涵认识,那是临淄三服宫的旖绣【一种五彩的丝绸】。伏后从床幔后伸出一只纤手,献帝坐在床边,握住妻子的手。 “说吧!张涵,你想朕如何?” 在窗户下,有几张胡椅。显而易见,献帝示意请张涵坐下。张涵站在献帝对面,多少有些不自在,他咳嗽一声,小心的掩饰了过去。 王文祥很会来事,见此情形,他马上一溜小跑,把椅子送了过去,自己侍立在一旁。张涵正了正衣襟,大模大样的坐在胡椅上,这才开口说话:“陛下,我听说,有人心怀叵测,互相勾结,意图谋逆,我已命人將之拿下,陛下,毋需担心…” 张涵的言辞和举动大大刺激了献帝,献帝只觉血往上涌,脸腾地一下就红了,额角上青筋暴跳,不自觉把妻子的手握得紧紧地,他咬牙切齿,咆哮如雷:“逆臣,谁要谋逆,我看,你才是要谋逆!想要朕禅位于你吗?做梦!朕没有失德之处,凭什么禅位于你?大汉国四百年山河…” 看着献帝愤怒欲狂,张涵反而松了口气。怜悯的看了眼献帝。张涵靠在椅背上,偷偷休息下自己疲惫不堪的身体。这段日子又要打仗,又要篡位。还调拨物资帮助江淮之间的灾民恢复生产,内内外外的事,真是忙死他了。 张涵所言到的谋逆之人,并非是胡言乱语。天下大势摆在那儿,明白的人多了。眼见得如此危急,献帝自不甘心坐以待毙,便暗中联络了部分大臣,意图诛灭张涵,匡扶汉室。信都城是张涵的老巢,皇宫内外遍布着张涵的密探。这如何瞒得过张涵的耳目。很快,张涵便听到了风声。详细的情报尚不清楚,可涉及的人员倒是大半在掌握中了。这次既然要动手,张涵自然要全部干掉,以免后患无穷。 杨彪是否牵涉其中,尚无定论,但他的儿子杨修却可以肯定,是积极参与的骨干。况且,杨家四世三公,影响力很大。他肯定是不能放过了。 孔融言过其实,眼高手低,可是,他这人能言善辩,结交朋友,号称“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俨然是清流的代表人物之一。张涵就是想周全他,也是不能。 至于荀彧,在士林之中,也颇有声望,偏偏又有才干。这一次的计划,想来,不是他主持的,否则的话,必然不会这样轻易泄露。在张涵眼里,他可比孔融的威胁大得多。如今,几处太学的建立,荀氏的影响力被削弱了很多。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荀氏是天下士林指望,荀爽与丈人王烈交好,荀氏诸人又都在张涵帐下效力,张涵不看僧面看佛面,怎么也要照顾些儿。 送佛送到西,张涵干脆好人做到底。那天散会后,张涵便把荀攸留下了。荀攸那副忐忑不安的样子,张涵迄今仍记忆犹新。权力之所以引人迷醉,便在乎此,有人说,无欲则刚,可天下人有几人真能无欲。自己不在乎什么,也有亲戚朋友…当天晚上,荀彧就病倒了。 张涵浮想联翩,歇息了好一会儿,见献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