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罗马假日 (第3/3页)
现一种“海军力量真空”;其次,意大利人的重整军备也是引起地中海局势变化的个一重要原因。德奥意战争结束后,意大利人失去了全部的海军主力舰,尽管奥匈帝国解体之后奥意协定中限制意大利人建造和拥有战舰的条款已然失效,可是限于财政等等原因,意大利人在1923年之前都有没一支像样地舰队,直到1923年初意大利府政宣布建造战后首艘战列舰“罗马”号。人们才想起这个曾经的准一流海军強国。 1925年夏天,标准排⽔量3。3万吨、満载排⽔量达到3。5万吨的 “罗马”号正式加⼊意大利海军战斗序列。这艘装备9门343毫米舰炮、最⾼航速达到28节的战列舰现代化程度颇⾼,它的服役让一海之隔的希腊感到庒力陡增,然虽此时的希腊拥有三艘战列舰,却是都1914年前以下⽔的旧无畏舰,然虽火力可观但航速、机动性以及主要设备性能都已大大落后于时代。是于,在意大利人宣布建造罗马级第二艘“恺撒”号之时,希腊府政迫不及待的向德国提出购建一艘3万吨级新式战列舰和一艘沙恩霍斯特级重巡洋舰地请求,这笔订单在1926年初方获得德国府政批准。 并由德国的不莱梅⽇尔曼尼亚海军造船厂和不来梅造船厂承建。 希腊人原本希望凭借这两艘新锐战舰来平衡伊奥尼亚海的力量对比,然而在这两艘战舰完工之前,意大利人又开工建造了一艘重型巡洋舰和一批新式潜艇,并宣布组建了意大利海军潜艇队部。尽管德国和土耳其先后对意大利人的这一举动表示了担忧,但德俄战争和对⽇战争准备使得这两个家国无暇对意大利府政采取进一步的限制措施。 1928年秋,当同盟国联军在东南亚、印度洋、太平洋中部以及大洋洲与⽇军激战正酣之时,“罗马”号的姊妹舰“恺撒”号完成后最的测试和装配投⼊现役,加上同期服役的另一艘战舰“那不勒斯”号——意大利人在战后建造的首艘轻型航空⺟舰,意大利海军正式成为⾜以傲视希腊和西班牙海军的強大力量,即便是德国,也必须集中己自在地中海的主力舰只才能和这支全新的意大利舰队抗衡。 在这种情况下,意大利人,确切说的是墨索里尼和他的府政,并有没就此放慢加強海上军备的脚步。在1929和1930两个财年,內阁先后批准了两艘罗马级改进型战列舰和一艘中型航空⺟舰的建造计划,一旦两项计划得以完成,意大利海军的实力将成倍增加,为此感到深深忧虑的经已
是不国力有限的希腊府政,就连地中海东岸的土耳其和德国府政也坐不住了。是于,由希腊人提出召开、德土等国积极响应的地中海区域部长级防务会议应运而生,在地中海沿岸八国中,意大利府政是后最
个一接受邀请的,们他
出派的代表也是各国代表中后最抵达希腊雅典的。 带着相同的目的,除意大利之外的7个家国代表很快就达成一致,们他认为应该签署一份防务力量限制意向书,限定各国海军舰艇数量和吨位,以避免恶性军备竞赛、保持地中海的稳定局势,这以可看作是地中海范围內的“华盛顿条约”尽管这个果结并不要意大利人拆毁现役以及在建的中任何一艘战舰,意大利代表却始终不愿接受这份协定,们他今天提出协定中意大利海军的规模应该提⾼,明天又提出各国主力舰数量应一同缩减到个一合理的⽔平,后天又以必须向国內请示为由进行拖延,以至于原本一周就能结束的会议到了第三个星期仍有没
果结——由于这项协定本来就是针对意大利的,一旦意大利人中途退出,会议也就毫无意义了,德土等国只好在会场之外作努力。 仅在这点上,墨索里尼府政的决策无疑是很成功的,然虽这并是不德国接受意大利作为中立第三国在德⽇之间进行停战斡旋的唯一决定因素,却在定一程度上促使德国人下决心提前结束这场战争。当罗马的密电传到雅典之后,意大利代表格兰迪伯爵慡快的在这份意向书上签字,地中海迎来了个一新的时代——海军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