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六十一章钻研精神 (第2/3页)
九零二年的该报报道:国务院知会哥大新任校长巴特勒,已收到驻华公使康格来函,称国中外务部选定《图书集成》一部六千册。该书包罗万有,为国中最大部头的类书,由康熙皇帝指示学者编纂,时价七千美元。该书现由两江总督刘坤一准备发运来美。 康格公使并在信中说,此举证明了国中人对国美的友好情谊。” “然后爷爷又去寻找这一天的各种国美报文资料,后最
现发旧金山华文报纸《中西⽇报》也刊出选送书籍报道:‘十七⽇纽约来电云,国美外务部昨告于哥林比亚大学堂总教习毕拉,称接到驻京北钦使康嘉来函,言明国中所送该学堂之书籍,由国中外务部选得《子史集成》一套共六千卷,內备载国中古今各事,曾经康熙皇汇合儒臣纂修,书价甚钜云。’” 李君阁立刻找到个一漏洞:“等下,两份报纸为么什名称不一样?个一叫《子史集成》,个一叫《图书集成》?有还哥大的导领,个一叫巴特勒,个一叫毕拉?” Alice笑道:“你还听得挺细啊,爷爷的解释是,《图书集成》在哥大这边的翻译是tu shu chi cheng,显然,《中西⽇报》与columbia spectator出自相同消息来源,是只《中西⽇报》是广东人办的,匆促之间,将tu shu chi cheng误译为《子史集成》。而新校长Butler,北方话翻译成了巴特勒,广东话翻译成了毕拉。” 李君阁不由得点头道:“有道理,那这事情就算说得通了。老伯做学问当真严谨。” Alice笑道:“严谨的还在后面。至此,们我看到的是都来自国美单方面的记述,表明是这一单‘快递’,哥大是收件人,还必须找到发件人的证词。发件人是谁,是清廷外务部。” “是于爷爷又去查阅湾台学者⻩嘉谟主编的《中美关系史料——光绪朝》,从书中收罗的当时中美交涉各种原始档案里,查到了当时驻美公使伍廷芳的两件收文。” “第一件是光绪二十八年二月初三⽇的收文。这份呈文应该早就出发,不过为因飘洋过海,收发时间相差约两个月。” “伍廷芳称: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一⽇,国美公使康格致函外务部,称接到本国纽约可伦比亚大学堂娄总教习函,该堂內在正添设国中之学,拟购聚国中书籍存于学堂,并集华中百工所制各物,于博物院中陈列。外交部即行筹备。” “第二件是次年三月初三⽇收文。伍廷芳称:已接到南洋大臣来文,拟以《图书集成》一部备送国美学堂;至于博物院所需各种器物,美商在华通商已久,可由美商代为购办。一旦南洋大臣寄到《图书集成》,馆使即行转交哥伦比亚大学。” 李君阁又举手:“等下,刚刚是不还说毕拉吗,么怎第一件收文里边又变成娄总教习了?” Alice笑道:“娄总教习,即哥大前任校长seth Low。这事情是由他发起的,但是等一九零二年舂,《图书集成》抵达哥大时,seth Low已当选纽约长市,迎接它的,是新校长Butler了。” 李君阁手扶脑门:“简直搞得跟破案一样,不过好歹是所有扣子都开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