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3章更有一次 (第2/2页)
,他去的时候,黄山林场的条件已经改善了许多,那些年,每年都有上海的慰问团到黄山林场看望那些上海知青。 莎比的大姑,在父辈中是家里最大的,生活条件也挺好,经常受爷爷奶奶的嘱托来看望这一个唯一的弟弟。 没过多久,文革结束,上海知青全部返城,父亲重新回到了上海。当时,莎比的奶奶在街道缝纫社里上班,为了让唯一的儿子有一个工作,便退职在家,让莎比的父亲顶替到街道办做事。 后来,街道小厂越来越不景气,莎比的父亲便在淮海路上做服装生意,别人家都在捣腾衣服上发了财,但莎比父亲却越做越亏,衣服盘点下来,没有赚几个铜钿,反而外面欠了一屁股债。 有一阵,家里债主上门,搅得不得安宁,莎比的mama在普陀区的一家商店里站店,每天都早出晚归,与爸爸的感情,在莎比看来一直很冷淡,在莎比的心目中,父亲长得太高大,笨拙,像一头大狗熊。 其实小时候爸爸的照片,也是天真可爱,细皮嫩rou的,不知为什么人到中年,却虎背熊腰,满脸漆黑,皮肤也很粗糙,而母亲却长的小巧玲珑,亭亭玉立,与父亲在一起很不般配,一种很直观的感觉,就是mama像是父亲的女儿。 后来母亲回来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莎比托付到爷爷奶奶处之后,她对爸爸mama的印象日益淡化,她感觉到了父母之间的那种不和,生疏,后来,她只知道父亲不再与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不知去向,或者知道去向,家里人只是瞒着她而已。 再后来,父亲继续辛辛苦苦地盘点淮海路上那个门面很小的服装店,听家里人说,他与那个卖衣服的阿姨住到了一起,莎比也就彻底地与父母断绝了藕断丝连的来往。 她能听到的,就是爷爷奶奶嘴里透露出的事关父亲的只言片语的信息,爸爸很辛苦,每天赶往市中心的淮海路上的时候,他先踏自行车走很远的一段路。 然后,把自行车寄放在公交车站的店铺旁,自己乘汽车赶往市中心,在那路公车汽车离淮海路服装店最近的地方下车,再在附近的相熟的人家,骑上寄放在那里的另一辆自行车,赶往目的地。 两辆自行车,一辆公共汽车,是父亲每天来往的交通工具,主要目的还是最大程度地减少成本。 但是,挤在市中心的繁华地段,并没有带来生意上的特别红火,父亲的生意,莎比感觉到做的并不好,爷爷奶奶经常在背后嘀咕着,然后在父亲来的时候,偷偷摸摸地塞一点钱给父亲。 现在小姑提到自己的父亲,她的眼泪再次流了下来,自从在爷爷家发生的那起浴室事件后,她吓坏了,而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头,三姑那一阵天天来到爷爷家,哭哭啼啼,看莎比的目光也很陌生,三姑父有一天被叫来,爷爷严厉地教训着三姑父,莎比看到三姑父被勒令跪在三姑的面前,痛哭流涕。 在她的眼中值得尊敬的大人竟然像小孩一样被惩罚,她感到所有的罪过都是自己的,如果自己不那么声张,就不会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了,她越来越感觉自己负罪沉重。 以后爷爷奶奶望着她的眼光越来越沉默,越来越充满着意犹未尽的无奈,更有一次,当时尚十多岁的丝丝瞪着她,狠狠地说道:“你是坏女人。” 这给了莎比强烈的刺激,她觉得这个家已经没有她的位置,她唯一的选择就是离开家了,她当时高中还没有毕业,看到多如牛毛的招聘公告,便早早地走上了社会。过早地与家庭断乳,使她的内心里总有那么一种不健全的对家庭的留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