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第4/4页)
尔琴大理石雕塑一事。    扬说:“所谓阿尔琴大理石,其实是雅典巴特农神殿墙上一幅浮雕,一八一一年被考古学者阿尔琴爵士带返伦敦,其实是抢掠盗窃行为。”    英说:“整座大英博物馆模仿巴特农神殿建造,馆内的东方文物部有一列列中国佛像头部与手部作拈花微笑状,全从石像砍下运走…”    看护进来说:“让病人休息。”    扬问:“你是否英国人?”    看护笑嘻嘻“我正是希腊裔。”    大家都笑了。    两个星期后,小英出院。    她头上已长出茸毛似短发。    新骨髓即时开始运作,红白血球数目恢复正常。    安德信母女都得到重生机会。    林茜放下心头大石,出差往非洲,前象牙海岸一带内战连连,乱成一片,极需关注。    彼得如常回公司主持大局。    英返回校园。    那样混乱场面忽然又平静下来。    英定时返医院检查,监视病情,每次都得到好消息。    英参加了一个互助会,这个会的成员很有趣,全属华裔儿童领养人,定期聚会,筹划活动,帮养父母更和谐了解地带大这一群来自远方的孩子。    英成为他们的非正式顾问,她本身是活生生例子,可以提供许多实例:受同学取笑该怎样应付,到何处学习华文,应否回乡寻根,哪几个节日非过不可,平时,穿西服还是穿中装…    英都尽量为养父母解答。    会里有不少专家提供意见,但他们都喜欢英出来现身说法。    “你长大后可寂寞?”    “长大后只觉幸运。”    “你是否真正与养父母有深切感情?”    “我们真爱对方。”    “可以举例说一说吗?”    “先一阵子,家母需要做肝脏移植,我与兄弟愿意捐赠,而家母,随时会为我俩挡子弹。”    养父母们耸然动容。    “假如有人追问为什么要领养他们,怎样回答?”    英抬头说:“我家的老保母时时说:‘那是耶稣给的礼物。’”    家长们释然。    那一日,英为他们讲解华人冬至这个节日,从太阳移位到南回归线说起,白裔啧啧称奇:“原来你们一早已有天文地理。”    那天回家,璜妮达问她:“英,你见过扬没有?”    英一怔“什么事?”    “我两日两夜没见过他,你上次看到他是几时?”    英想一想“星期一下午。”    “那已是三天前的事了。”    “他没有打电话回来?”    “音讯全无,护照、衣服,全在房间里,只驶走一部吉普车。”    英楞住,她说:“我找他的朋友谈一谈。”    英回房打了十多通电话,可是朋友都说这一两天没见过扬。    英开始像璜妮达般担心起来。    英找到养父商量:“我们想报警。”    “英,他是否在别省有活动,你一时想不起?”    “他没提起。”    “查他电脑日志。”    一言提醒了英。    她走到兄弟房间,按下密码,查看他的日志。    最新一项约会记录是三日前星期一下午:慈恩孤儿院领养部。    英蓦然抬头。    扬一直说他不拟追究身世,此刻又为什么追查到孤儿院去?。    英放下一切出门。    璜妮达满头汗追上:“你一定要告诉我去什么地方。”    “璜,你随时拨我手机号码。”    她驾着车子先到慈恩孤儿院。    负责人对她说:“是,我们的确在星期一见过安德信扬,已把他所要的资料交给他。”    “我是他meimei,可以告诉我是什么消息吗?”    “资料只属于当事人。”    英叹口气。    她独自到派出所报案。    亚裔警官看到一个黑人青年照片,忍不住问:“这是你兄弟?”    “我俩都是领养儿。”    “请到这边登记资料。”    英带着扬的护照,她把兄弟车牌及信用卡号码告诉警察。    “他行为可有不良记录,他可有损友?”    英一一否认。    “你可以走了,一有消息,我们会通知你。”    英面如土色回到家中,一言不发,璜妮达反过来安慰她:“那么大一个男子,走失也不打紧,谁敢动他歪脑筋。”    “扬活了这么大岁数,从未试过离家出走。”    “这一阵家里多事,他受到压力,也许到朋友家散心。”    英摇头。    “可要通知林茜?”    “不要惊扰mama。”    “你一个人做事要当心,可要找蜜蜜帮忙?”    “蜜蜜也是个女孩子。”    “你那些男朋友呢?”璜忿忿不平“全是好天气之友?”    有一个朱乐家…    英问他:“你可有时间来一下?”    朱三十分钟就赶到安宅。    英刚接到警方电话“是,是,我马上去。”    英挂上电话“警方查到扬最近用信用卡时间是星期日凌晨,在史嘉堡汽车旅馆。”    璜妮达说:“你当心。”    英忽然镇定“阿朱,跟着来捱一次义气。”    她飞车到史嘉堡汽车旅店,驶进停车场,便看到一个警察站在辆黑色吉普车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